未解之谜

当前位置:邪恶报 > 未解之谜 >

传说中的神抢手 乾隆的御用文人(3)

来源:邪恶报时间:2017-05-21

    这其中还有一个流传特别广的故事,有年冬天,乾隆带着一群文人去西湖赏雪。忽然诗兴大发,开口就来:“一片一片又一片,三片四片五六片,七片八片九十片……”

    然后就卡壳冷场了,这时有一个人站出来说:“皇上的诗写得太好了,请让臣狗尾续貂——飞入梅花都不见。”传说这个人就是沈德潜,这首数字诗终于曲终奏雅,稍具诗意了,当然版权肯定归皇上。

    这段是不是特别眼熟,眼熟就对了。因为在《宰相刘罗锅》里是刘墉接的,《还珠格格》中是紫薇接的。

    为什么这件事被多次嫁接呢?因为这就是个传说,在沈德潜和乾隆的诗集中都没有这首诗。

    不过皇帝有文人代笔应该是确有其事的,历史上凡自命风流者,总有一些文人随侍左右,连《红楼梦》里的荣国府,还有几个清客给贾政做帮衬,何况一国之君呢。

    《清朝野史大观》记载,乾隆作诗“初无定稿”,或即兴口授,或朱笔作草,称为”诗片“,由廷臣学士退下“抄录”后恭进,遂成御诗,沈德潜就是其中一位。

恩怨宠辱皆系于诗

    虽然没有传说中的飞入梅花都不见,但沈德潜的确替乾隆爷和过不少诗。

    初任翰林编修不久,乾隆便让沈德潜和《消夏十咏》,沈德潜很快就完成了,乾隆阅后十分满意。不久,又奉命和《柳絮》、《落叶》等诗,很得乾隆欢心。从此,乾隆每有诗作,便命其和,沈德潜也开始了晚年的飞黄腾达。

    虽说乾隆帝曾颁谕,特别指出,他是因沈德潜诚实谨厚,且怜其晚遇,才特别加恩,以鼓励老成积学之士,并非因进诗而优擢。

    但这好像不能服众,毕竟沈德潜政绩平平,如果不是因为诗写得好,还兢兢业业为乾隆校刊《御制诗集》,为诗润色,怎可能这样大红大紫?

    当然我认为谕旨中的说法也不失为一个原因,把沈德潜作为典型,让文人醉心科场,相信终于一日能成大器,也算是钳制知识分子的文化策略,毕竟人家是做皇帝的。

    乾隆曾说过“朕与德潜,以诗始,以诗终“,也是一语成箴,沈德潜生前因诗受到乾隆的荣宠,死后又因诗受到乾隆的惩罚,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

    乾隆四十三年,震惊朝野的《一柱楼诗》案爆发,诗集作者已故举人徐述夔被抄家,并被剖棺戮尸,数名校对之人皆被斩。

御用文人

徐述夔


    作为清代四大文字狱之一,此案波连甚广。沈德潜曾替徐述夔立传,并称他“品行文章皆可法”令乾隆大怒,下令对沈德潜追夺封衔、仆碑、罢祠、磨平碑文。

    对此,不少书籍称,沈德潜被开棺戮尸、全家治罪,如清末民初天嘏所著《满清外史》称:乾隆皇帝“命戮其尸”。

    但民国《吴县志》和之前官方修的府志、县志,都没有说沈德潜被戮尸。而乾隆皇帝作的《故礼部尚书衔原侍郎沈德潜》诗中明确说:“昨秋徐案发,潜乃为传记……削夺从公议……盖因髦而荒,未免图小利。设曰有心焉,吾知其未必……”

    这些话说明,乾隆认为沈德潜“犯错误”的原因是年老糊涂贪小利,而不是明知徐述夔“反动”而给他作序的。因此所谓被开棺戮尸,可能是把徐述夔误传为沈德潜了。

    当然也有部分史料认为,乾隆之所以处分沈德潜,是沈德潜的诗集里把替他写的诗都收了进去,拆穿了乾隆的西洋镜,所以怀恨在心,就找这个机会报复。

    乾隆对沈德潜的《国朝诗别裁集》的确不满,史载是因诗集里把钱谦益排在首位,又收录了雍正帝钦定罪人钱名世的诗,还没有避慎郡王的名讳,所以乾隆颇为不满,但并没有追究沈德潜的责任,只是下令毁去原本重刊。

    至于到底有没有沈德潜把替自己写的诗也收录进去的缘故,我想即使乾隆爷心里真这么想,也不可能说出来,所以只能成为一桩悬案了。

    虽然治了沈德潜的罪,但乾隆对他的感情还是很复杂的,乾隆四十四年做过一系列怀旧诗,仍把沈德潜列为“五词臣”之一,并写道“且知余不负德潜,德潜实负余”。

    沈德潜六十七岁发迹,七十七岁做到高官,九十七岁寿终正寝,死后九年却被削谥扑碑,荣于诗,亦辱于诗,乾隆虽说与沈德潜”以诗始,以诗终“,可惜只有善始,没有善终。

御用文人

沈德潜

小亲们,点击文章图片可以快速进行(翻页)切换哦~
上一篇:揭秘上河南万农民一夜蒸发之谜,掀开不为人知的一页 下一篇:关于太阳系的未解之谜

猜你喜欢

点击排行

分类索引

邪恶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