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趣闻

当前位置:邪恶报 > 历史趣闻 >

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(3)

来源:邪恶报时间:2017-05-13

 

书香家庭鼓励子弟多读书

长期以来,中国知识分子一向有"位卑未敢忘忧国"的传统精神,家训也多鼓励子弟读书,然后"学而优则仕"。

《颜氏家训》是公元6世纪后期我国诞生的一部有关士大夫家庭的家教经典。《颜氏家训》告诫子弟,动乱年代更要学艺读书。"有学艺者,触地而安。自荒乱以来,诸见俘虏,虽百世小人,知读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者,尚为人师;虽千载冠冕,不晓书记者,莫不耕田养马。"

《颜氏家训·教子》提出早期教育的主张,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应在婴幼儿时及早开始,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,如果等孩子的性格已经形成,再施教就困难多 了。要求仕宦之家不要溺爱孩子,也不要用粗暴的手段来管制他们,这样的结果是父母丧失威信,也无教育效果。父母应当"威严而有慈",这样子女畏而生孝。长 辈要做子女的示范,一切脏秽之词和粗暴无礼之言禁绝不讲。

家风从早期教育开始

家风从早期教育开始

历代名臣,几乎没有不注重家风家训的。范仲淹的家教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。范仲淹字希文,唐代名臣范履冰的后裔。由于他心怀壮志,发奋攻读六经,精通儒经并 兼善辞章,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进士出身。范仲淹自登上仕途以后,不仅以"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"的高尚情操为宋王朝尽心尽职,而且以此作为家教 铭训,教育子孙。范仲淹长子纯祐,10岁时即读诸子百家书,文章也写得十分漂亮。为了帮助教育家胡瑗在苏州办地方官学,范仲淹把纯祐送到州学,让他来作州 学生尊师勤学表率,使苏州贵族子弟尽改不尊师教的恶习。

当时,范仲淹在苏州为官,家庭教育的条件自然优越,之所以让儿子入就州学,一方面是以实际行动支持胡瑗革新州学教育,另一方面希望以自己的家教来表正属 官。范仲淹的儿子纯祐、纯仁、纯礼、纯粹都因受到良好家教而德才兼备,为众官僚所称道和效仿。尤其是次子纯仁,范仲淹不仅自己着意栽培,而且他还请门下贤 士胡瑗、孙复、石介、李觏等人精心辅导。纯仁常学至夜分,夏天在帐子内燃灯读书,帐顶被熏成黑色。后来纯仁考取进士,官至丞相,终生继承父亲"先天下之忧 而忧"的品德,为世人称誉。 范仲淹以廉洁勤俭、大公无私的品德造就仕宦家风,其影响是深远的,后来司马光等人就曾以《家范》训诫子弟,很多内容是效仿范仲淹家教的。

南宋理学家朱熹世代书香,祖辈多出朝廷命官,不过朱熹出生时家势已渐没落,父亲失官居家,以教书为业。朱熹在父亲的教导下接受严格而系统的文化和道德教 育。相传他5岁开始读《孝经》,7岁时对八卦的推演很有兴趣,9岁时开始学习圣贤之学,读《孟子》,慨然有奋发立志成为圣贤的抱负。10岁时粗通了《大 学》、《论语》等儒家经典。朱熹父亲朱松是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、程颐再传弟子罗从彦的学生,他不仅用儒家经典教导朱熹,而且常对朱熹讲授古今成败兴亡的历 史,教育和培养他关心民族社稷兴亡的思想。朱熹14岁时,父亲病逝,临终前嘱他去拜胡原仲、刘致中、刘彦冲为师。这三人都对二程的理学有相当深的造诣,朱 熹在他们三人的精心指导下,学业长进很快,19岁即考取进士,登上仕途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lishitu.com/zixun/10.html

小亲们,点击文章图片可以快速进行(翻页)切换哦~
上一篇:安禄山为什么要反叛? 下一篇:女人才是持家CEO

猜你喜欢

点击排行

分类索引

邪恶地图